高考冲刺心理篇 一次大型的摸底考试

导语 对即将迈入考场的高三学生来说,心态决定着水平的发挥。在考前一周,如何调整考前心理,做到“不怯、不惊”,不仅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,也是老师们的着力点。

  “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精神状态,我们现在都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。”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,河大附中高三年级段段长苗磊告诉记者,为了给学生提供可靠的精神支柱,高三年级的老师们每天早上7点多就全部到岗了,“不要怯,高考也不过是一次大型的摸底考试”。

  越是临近考试,自我安慰和心理暗示的重要作用就越发凸显。“很多学生紧张焦躁的情绪已经显像化,而在情绪调整这方面,我们只能多疏导、多沟通,主要还要看学生自己。”河大附中化学组教师王冬梅告诉记者,自本学期伊始,老师们就特别关注反常学生,有意识地通过聊天、交流轻松话题等方法排解学生的压力。她说,在考前这个阶段,学生要充分发扬阿Q精神,不断地告诉自己“我不会做的题,别人肯定也不会”。这种心理暗示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自信心。

  据河大附中数学组教师乔书会介绍,对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其实并非集中在考试前,而是在学生刚升入高三时就开始了。老师们常常对学生灌输“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”的观念,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“高考不过是一次大型摸底考试”的心理,有效消除其心理压力。“事实上,就算是成绩差的学生也有上进的欲望,因此不能区别对待。”乔书会说,不管成绩如何,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验,孩子们都会有紧张情绪,老师和家长要从各方面帮助学生排解压力。

  面对高考这样一个大“门槛”,家长应该和孩子并肩跨越。如果想让孩子在高考中正常发挥,家长首先要减压,千万不能因过度关心孩子而让其背上思想包袱。“保持生活节奏,不要改变生活习惯。”王冬梅强调说,父母是孩子的靠山,如果父母的焦虑心理溢于言表,孩子就会更加紧张。

  “生活上一如平常就好,故意放松或紧张都会给高三学生带来巨大压力。”有着丰富执教经验的河大附中地理组老师薛升远表示,无论是孩子的学习量、生物钟还是饮食,都要和平时保持一致,并将这种状态坚持到高考结束。他说,在最后这段时间里,学生要注意培养合理的作息时间,晚上的休息时间不要变,中午最好休息半个小时,以保证下午也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。但对平日很是勤奋刻苦的农村学生来说,熬夜复习的习惯一定要调整,要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,使白天的大脑处于顶峰状态。“高考不在于谁的水平高,而是比谁的失误少。谁的压力小、失误少,谁就笑得最好。”薛升远说,丢掉压力轻装上阵,往往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。“学校就是平时学习的地方,因此复习的时候不要换到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,能在学校学习就在学校学习,能在教室学习就在教室学习,做到有始有终,无愧于心。”

  对艺术类考生来说,高考有着不同的含义。河大附中高三艺术班政治老师郝永立告诉记者,对艺术班的学生来说,“做人第一”是最重要的教育理念。“高中生很容易受环境影响,因此老师要多盯、多看、多监督。”郝永立说,不能单纯地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水平。不管是艺术生还是文化生,都不要想结果,只要平静面对高考,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,就是最大的胜利。

  “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,我们都要坚持下去,站好最后一班岗。”苗磊强调,在最后这段冲刺的时间里,学生要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平复心情,尽量避免有大的情绪波动。“遇事不要慌,要及时和家长、老师沟通,舒缓压力,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。”苗磊如是说。

关注本地宝
返回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